胎毛筆是嬰兒出生后初次理下的頭發做成的毛筆,是小寶寶離娘胎出生后可留作紀念的,它具有人生僅有一次的自然毛發,彌足珍貴。
胎毛筆歷史悠久,自唐代以來就有制作"胎毛筆"的習俗,唐朝詩人齊己《送胎發筆寄仁公詩》中有"內為胎發外秋毫,綠衣新裁管束牢"的詩句,便是極好的明證。
胎毛筆
是毛筆的一種,以初生嬰孩一次剪下來的頭發制成,不少父母都會為初生子女制筆以作紀念。相傳古時一書生上京赴考,以胎毛筆為文,竟高中狀元,故又稱狀元筆。胎毛筆的歷史,可追溯至唐代。其中唐朝齊衛《送胎發筆寄仁公詩》有此記載:“內為胎發外秋毫,綠玉新裁管束牢”。
胎發
胎毛是嬰兒離開娘胎后一生當中,一次剪下的頭發具有先天之靈氣,非常珍貴也是具有珍藏價值的物品,是制作毛筆的 材料:可以紀念。三、可以作為今后定情結發之禮義意深遠。四、也可做傳世之物。
胎毛筆八大制作工藝主要概括如下:
1、筆料:主要是將胎毛按長短、粗細、色澤、有鋒或無鋒等不同進行分類。
2、水盆:又稱水作工。筆工將浸在水盆中的胎毛理順,帶濕剔除不適合做筆的雜毛、絨毛、無鋒之毛等,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筆頭。它是胎毛筆工藝復雜、關鍵的工序之一。水盆工序中還有一個將毛脫脂的過程。一是用石灰水將胎毛根部脫脂,而筆毛鋒尖的脫脂則用較長時日的“日曬夜露法”,不使劇變損傷鋒穎,這也是胎毛筆工藝的獨到之處。
3、結頭:也叫扎毫,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的筆頭,送到這一道工序進行結扎。然后用溶化的松香滴于筆頭根部,使筆毛不易脫落。